中興莊原名為中興新村,設置於民國39年,為國共內戰末期由山東地區撤退來臺之青島保安旅官兵及眷屬在八卦山北麓居住的早期眷村,深具歷史特殊性與生活空間文化價值。
中興莊於民國99年10月登錄為歷史建築,101年獲選為國防部指定全國13處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為加速活化文化資產並延續眷村聚落生命力,110年3月縣府依據新修文化資產保存法調整登錄為聚落建築群。而中興莊聚落建築群的生活環境、眷村軍種、歷史脈絡等有別於國內其他眷村,透過建築形式、空間設計均可見中興莊眷村特色。
縣府團隊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並為活化閒置空間,努力爭取預算,於109年獲得國防部與文化部支持,正式啟動「保存及再發展計畫」暨「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11年度先整理廣場及5棟建物,其中1間作為故事館,其他4棟將空間分為6個單元,並以公益換租徵選6個青年品牌進駐。
114年度後續辦理「彰化縣聚落建築群彰化中興莊ROT案」,規劃為多功能複合式園區,具高度再利用及發展潛力。市場對本案需求高,營業項目包含食衣住育樂5大類,有 B-2類:供商品批發、展售或商業交易,且使用人替換頻率高之場所、B-3類:供不特定人餐飲,且直接使用燃具之場所、B-4類:供不特定人士休息住宿之場所、D-2類:供參觀、閱覽、會議之場所。
未來導入專業經營,不僅能讓眷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與傳承,也能為地方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透過深化眷村故事、結合在地特色、活化空間利用、推動社區參與、結合科技應用以及與在地產業結合等方式,可以打造出一個獨具特色的眷村文化園區,讓眷村文化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