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吳肇勳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書法篆刻類「書寫需一絲不苟、筆筆到位,作品不輕率為之。」——吳肇勳

  2. 吳肇勳,字敦本,自號「鹿江墨客」,齋館名「尋古樓」,1955年出生於彰化鹿港。吳肇勳出身書香世家,家中經營茶行為業,親族長輩自爺爺以降,包含父親吳東城、諸位伯父,以及表伯陳百川,均寫得一手好字,因此吳肇勳從小耳濡目染,自顏真卿、柳公權等書家入門,學習書法。小學時期受陳貴榮啟蒙,代表參與縣內語文競賽,其後陸續在各式比賽有所斬獲。習藝至今書齡已逾40年,個展舉辦、活動交流經驗豐富,現於彰化鹿港大有街開設「吳肇勳書法館」。

  3. 吳肇勳《金剛經偈語》 2020年  26×86公分  紙、墨
    吳肇勳《金剛經偈語》 2020年  26×86公分  紙、墨

     

  4. 製茶精神,書道蘊天地人
  5. 吳肇勳的字「敦本」為陳百川所取,與其寓意「締造光芒」的名字對應,希冀其能在綻放光芒前,能先根基穩固,有務實的精神。吳肇勳也不負期望,個性沉穩踏實,在書道上亦十分勤學,除自我精進外,還先後求教於歐陽錦華、黃政彥、粘文意、陳其銓、羅德星、林隆達、柳炎辰和杜忠誥諸師,取各家之長,融各體而書風自成一格。

  6. 精擅製茶的吳肇勳認為,茶道和書道有許多相通之處,製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相互配合,從種植起,直至揉製和烘焙,各階段都需要細心觀察,秉持做到最好的精神,而非有做即可,而書道也是如此,自點、線至整體的面,下筆時一筆一畫都不能馬虎、急躁,才有辦法書寫出好作品。

  7. 鹿港地區古蹟、宗教廟宇眾多,吳肇勳時常至這些地方觀摩學習,其中特別喜歡鄭鴻猷、陳浚源(即陳百川)的作品。在欣賞前人作品的同時,也自勉要如同這些備受敬重的名家前輩,作品經得起時間考驗,因此在書寫時更加莊重和謹慎。

  8. 對於書法的推廣,吳肇勳也十分重視,其書法館設址於鹿港老街口對面,正是希望能讓來自大江南北的遊客,在遊覽老街、古宅的同時,也能在書法館體驗揮毫、感受在地人文精神。



  9. 吳肇勳《道》 2020年  135×70公分  紙、墨
    吳肇勳《道》 2020年  135×70公分  紙、墨

     


  10. 默化潛移,文字寄正能量
  11. 現今鹿港許多餐館、商號與廟宇建築,於牌匾、楹聯等處均見到吳肇勳的字跡。觀察吳肇勳所書寫的文字內容,除了一部分為自行創作的詩詞文句外,多取材自文學典籍、名章典句、釋道經典,主題多元,廣含修身齊家、勵志鼓舞和禪理體悟等諸面向。吳肇勳自言希望筆下的文字能具有正面的力量,使觀眾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之效。例如其在疫情嚴峻期間,以魏碑、行草、篆書和隸書四種風格,書寫《平安喜樂》,即是期望透過作品祈福、安定人心。

  12. 吳肇勳偏好樸拙的書風,多採中鋒用筆,線條帶有勁道,如隸書小品圓幅《識自本心》,藉澀進筆法追求澀勁。在結構布局上,重視整體畫面感,如《道》作品中的「道」字,與下方文句大小比例安排得宜,不因字體較大而顯壓迫,「道」字本身除具厚重感外,也藉墨色濃淡變化,豐富層次。

  13. 此外,吳肇勳也相當看重字句間的閱讀性,透過書寫時不著痕跡的微妙變化,點出文句間的句首,達到自然斷句的效果。又或如《金剛經偈語》,將五字一句拆解兩行,各書三字和兩字,不但易於閱讀,也有較開闊的空間可以表現個別文字。

  14. 目前已出版五本作品集的吳肇勳認為,出版作品專輯和舉行展覽,是每隔一段時間對書道進境的驗收,將階段性滿意的作品收錄其中,未來他也會持續精進,利用此方式呈現更好的作品。




  15. 吳肇勳《識自本心》  2020年   33.5×33.5公分  紙、墨
    吳肇勳《識自本心》  2020年   33.5×33.5公分  紙、墨
     
  16. (採訪撰文/王政皓.圖版提供/吳肇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