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吳啟林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書法篆刻類「書法創作應當『與古為新,轉益多師』,
     唯有經過自己吸收、思考與轉換,方能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吳啟林

  2. 1979年,吳啟林出生於彰化和美。畢業於臺中一中、臺灣大學國企系、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

  3. 11歲時,兄長的小學級任導師鄭奇芳開班教授書法,偕同兄長前往學習的吳啟林受其啟蒙,自此與書藝結下不解之緣。而後,平生第一次參賽便獲第三名,這份佳績代表一種肯定,對日後得以持續學習、發展技藝,增添了不少信心,吳啟林也始終努力不懈,在篤學力行的道路上下求索。從求學階段至出社會,吳啟林陸續斬獲第6屆磺溪獎、第8屆玉山獎首獎、第13屆大墩獎首獎、第12屆明宗獎首獎、第13屆全興獎、第4屆中山青年藝術獎中山獎、全國美術展連續三年前三名獲免審查獎(2019年)等諸多重要獎項,戰果輝煌,於書壇聲名鵲起。



  4. 吳啟林《賴和〈相思歌仔調〉摘錄》 2020年 35×123.8公分 紙、墨
    吳啟林《賴和〈相思歌仔調〉摘錄》 2020年 35×123.8公分 紙、墨

     

  5. 良師引路,處世技藝並重
  6. 吳啟林兼擅各體,篆書、隸書、楷書、行草均能信手拈得,尤以篆書為長。這份成就歸功於書藝探索過程中,諸多良師益友的點撥,特別是蕭世瓊、林隆達和杜忠誥三師。

  7. 高中時期,吳啟林機緣下與蕭世瓊老師結識,這位「亦師、亦父、亦友」的恩師,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吳啟林,毫不藏私。自小由楷書入門、自行摸索的吳啟林,至此方初窺書藝堂奧,認識熟習不同風格字體外,還在蕭世瓊老師鼓勵下以篆書參賽取得佳績。除卻技藝相授,蕭世瓊老師也是吳啟林人生路途的引路人,當其在比賽間漸露鋒芒時提醒「譽之所至,謗亦隨之」的道理,唯有保持謙虛方能持續進步。

  8. 為求書風不拘泥於一家,蕭世瓊老師將吳啟林引介至林隆達老師處學習。透過其指導,博覽歷代各家風格、使觀念有所突破,能以更「大膽」的方式書寫。面對比賽,則調整心態,抱持「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避免過重的得失心。攻讀碩班時,吳啟林在杜忠誥老師「書法與人生」課堂培養鑑賞作品的眼力,杜忠誥老師言談間流露的人生哲學觀,也使其受益匪淺。

  9. 除了前輩師長的提攜,吳啟林認為彰化人文薈萃,許多備受肯定、常於競賽奪獎的書家匯聚於此,彼此相互交流、學習,使不同書寫風格與想法相互激盪,也是書藝得以提升的關鍵之一。



  10. 吳啟林《易經選句》 2019年 113×53公分 紙、墨
    吳啟林《易經選句》 2019年 113×53公分 紙、墨 

     


  11. 教學相長,書寫融於生活
  12. 觀察吳啟林的創作,書風渾厚樸穆、古拙典雅,與其常用書齋名「璞齋」相映成趣。吳啟林認為書法是「二元對立的統一」,自書寫的表現可發現充滿乾濕、快慢、輕重、大小種種變化,但最終須取得相互間的平衡。他借杜忠誥老師語,認為作品的表現應當符合「澀、穩、貫、和」四字要義,包含線條要有摩擦力、如麵條般有勁,字體結構必須保持平穩,筆畫則要連貫、整體行文流暢有行氣,並使整體畫面和諧。如《岑參山房春事》中「極目蕭條三兩家」中的「蕭」字,字體結構本身便十分穩固,可知吳啟林對四字要義已頗有心得。

  13. 創作題材方面甚是多元,部分取材自前人典籍、金章玉句,例如《易經選句》取自《周易.象傳》對卦象的解釋,又或如《老子第十六章》節錄自老子《道德經》。部分則是取材自生活中有所感觸的文句,感時體物、緣情而發,其中也包含了彰化在地的作品,例如《賴和〈相思歌仔調〉摘錄》。

  14. 現今,吳啟林早已無須透過獎項肯定自我,除了開班教授技藝,也在教學過程中持續精進自身。他期許未來能不必再為比賽、為展覽而寫,而是能在生活的各種景況中自然而然地書寫,即便是信手而就的隻言片語,都能成為滿意的好作品!


  15. 吳啟林《岑參山房春事》 2016年 220×90公分 紙、墨
    吳啟林《岑參山房春事》 2016年 220×90公分 紙、墨 
     
  16. (採訪撰文/王政皓.圖版提供/吳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