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蔡龍雄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立體工藝類只要肯用心地找你愛的東西,認真去突破,就會走得很好。 ——蔡龍雄

  2. 蔡龍雄,1943年出生於彰化縣二水鄉的農家,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52歲才開始學習石雕創作。1996年,蔡龍雄首度參加雕刻賽事,即榮獲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硯雕銀牌獎,1997年獲得臺灣省美展入選。也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的雕刻展,並曾三次榮獲日本手工藝競賽獎項,包括1998年獲得日本手工藝競賽的首獎「東京都知事賞」、1999與2000年獲得日本手工藝競賽金牌獎,2001年,他的創作更曾入榜過「日本手工藝美術名典」。2007年蔡龍雄更獲文建會遴選為「台灣工藝之家」,以肯定他致力於創新石雕與硯雕文化的努力。

  3. 蔡龍雄《惺惺相惜》  2012年  20x24x40公分  南田石
    蔡龍雄《惺惺相惜》  2012年  20x24x40公分  南田石

     

  4. 大器晚成的藝術後起之秀
  5. 流經二水鄉的濁水溪孕育了臺灣特有的硯石文化,父母親皆從事硯台的製作,成為啟蒙蔡龍雄創作天分的開端。文大美術系畢業後,蔡龍雄為顧及生計放棄持筆當藝術家,轉而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擔任設計工作,當時為戲蒐集各種資料是必做的功課,此段經歷為他往後石雕創作增內涵添不少養分。

  6. 蔡龍雄的石雕創作生涯,是過了半百年紀之後52歲(1996年)才開始的。蔡龍雄在其人生的上半段曾經做過廣告設計、室內設計與植栽工作,而後為了照顧父母因而返鄉開起畫廊,但仍終告結束;然而,就在此時,上天開啟了他另一條工作之路,那就是石雕創作——蔡龍雄有感於螺溪石之美,從此進入溫潤質地與渾厚造型兼具的石雕世界。

  7. 蔡龍雄《荷塘蛙鳴》  2008年  125x90公分  黑質螺溪石
    蔡龍雄《荷塘蛙鳴》  2008年  125x90公分  黑質螺溪石

     

  8. 創作跳脫傳統螺溪石雕思維
  9. 螺溪石是臺灣顏色最多的石頭,有著墨黑、黛綠、赭紅、土黃及灰白等各種色澤,早期的螺溪石製成品多半是以實用為主,觀賞用也多以具象動物為主,蔡龍雄在接觸之初便運用他對於美術領域的專業訓練,開始思考螺溪石創作應與時代接軌,開創屬於當時代的風格特色,從外觀與質地上讓螺溪石跳脫傳統,更具藝術觀賞性。

  10. 因此,蔡龍雄打破傳統「平面」石硯的雕刻技法,以「立體」造型的概念為導向,根據每顆螺溪石的造型與顏色特性,以透視、立體、寫實與具象等手法抓住石頭韻感,讓每塊石頭皆能透散出自己的氣質,打造出各式獨一無二的硯雕作品,使之擁有更多的觀賞角度與面向,並提高作品的收藏價值。此外,藝術系科班出身的蔡龍雄,由於早年培養出的深厚素描底子與觀察力,因此在每次創作前的尋找靈感階段,都會針對主題做相當程度的研究,比如觀察蔬果在不同季節與時間當中所呈現的樣態差異,並且做素描,以此方式來精準掌握作品形塑的樣貌,「藝術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創作前要熟悉創作物的特質。」蔡龍雄如此說道。

  11. 人生繞了一大圈,終於找到並走上自己喜愛的創作路,蔡龍雄不僅對於自己始終抱持著更進一步的期待外,他也對臺灣石雕文化有著傳承的使命感,指導學生必須從基本素描功開始練起,有了穩扎穩打的基礎,方能順利走出藝術康莊大道。


  12. 蔡龍雄《祥雲拱五福》 2009年  34x34x34公分  含銀礦岩
    蔡龍雄《祥雲拱五福》 2009年  34x34x34公分  含銀礦岩
     
  13. (整理撰文/吳芃.圖版提供/蔡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