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立體工藝類「『活到老,學到老』
即使入行逾七十載,
仍以學習的心面對每一次雕刻,
盡力揣摩神像最佳的神韻。」——施至輝
- 施至輝,昭和十年(1935)出生於鹿港「施自和佛具店」,父親為鹿港知名神像雕刻師「神刀施禮」施修禮。施至輝於鹿港第二公學校畢業後,16歲起隨父親學習泉州派粧佛工藝,入行至今已逾70年。1994年獲得第十屆「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後,長年投入推廣傳習工作,2011年獲文化部登錄「國家重要傳統工藝──粧佛」保存者(即人間國寶),2014年獲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成就獎」等殊榮。
施至輝《魁星》 2006年 23×23×47公分 牛樟
- 隨父學藝三代相傳
- 施至輝16歲起隨父學藝,泉州派粧佛工藝工序繁複,擇木、粗胚、晟手(細胚)、打底、裱紙、牽漆線、安金、著色、畫面、植鬚,宗教科儀開斧、入神、開光點眼,施至輝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以及自我要求下,每道工序皆嫻熟於心、出神入化,每場科儀皆以誠敬的心完成。自學藝起,施至輝長期擔任父親的助手,父子協力完成許多神像,如鹿港奉天宮鎮殿蘇府大王爺、臺中第二市場武德宮關公等。
- 1985年父親過世後,施至輝繼承「施自和佛具店」獨立經營,恪守父親傳承的傳統工法,對各工序製作嚴格要求、戰戰兢兢,力求每一尊神像臻於完美。除工藝精湛而獲獎無數外,施至輝自1994年起投入傳承工作,擔任鹿港社區大學「鹿港傳統工藝」講師,2012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籌備時,即擔任傳藝推廣研習工坊傳統漆線雕講師,2011年獲登錄為人間國寶後,投入重要傳統藝術粧佛傳習計畫教學,教授由文化部甄選通過之習藝藝生,其子施世曈亦以「藝生」身分,跟隨父親學習。儘管施至輝已年近九旬高齡,仍親自示範鋸木、雕刻等技法,致力傳承不輟。
施至輝《觀音──淨蓮》 1997年 27×23×68公分 牛樟
- 工藝精湛活靈活現
- 將一生都投入神像粧佛的施至輝,泉州派工藝技法已刻入腦海,無須打稿即可雕刻粗胚,精準掌握人物體態的比例。《魁星》身著飄帶,飄帶頂端置有一木斗,取「魁星踢斗」之意。一手持筆、一手捧元寶,一足踩於鰲頭之上,一足高踢,意謂「獨占鰲頭」,因人物體態不對稱及單腳站立,整體重心分配需掌握得宜,是雕刻難度極高的作品。泉州派注重衣褶表現,施至輝將其展現於《觀音──淨蓮》中,觀音一手持蓮花,一手微執衣裙,恬靜而立,衣褶雕刻線條柔順,水袖自然垂墜,衣襬微揚,彷若徐風吹拂,精湛的雕刻功力不言而喻。另外,觀音手持蓮花製作成可動式,展現巧思。
- 除傳統意象的作品外,《螃蟹系列──嘻春》源於生活觀察,多隻螃蟹嬉戲於泥沼中,蟹姿各異,鮮活靈動,展現施至輝孩提時於海岸所見景象。
- 施至輝將平生所學,傳授其子施世曈,施世曈亦已能獨當一面,於2020年獲得「彰化縣傳統工藝──粧佛」保存者身分。子承父業,父子攜手,擦亮「施自和佛具店」的招牌,也將泉州派粧佛工藝發揚光大、長久流傳。
施至輝《螃蟹系列──嘻春》 2013年 38×38×30公分 牛樟
- (採訪撰文/章筠.圖版提供/施至輝、施世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