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南管音樂戲曲介紹

  • 發布單位:傳統戲曲及文化資源科

南管樂

又稱作「絃管」,歷史相當久遠,一般認為其保有許多唐宋音樂特色。絃管音樂一直保留在福建閩南地區,尤以泉州為重心,並傳播至東南亞及台灣等地,在台灣稱為「南管」,東南亞則有稱南樂、南曲、南音或郎君唱者。其音韻古樸、柔美、大方,節奏細膩,曲式嚴謹,它保存古老的五音音階,特殊的執拍法,還有帶著古音的聲腔,是結合音樂與文學的古樂。

常見樂器包含琵琶、雙鐘、三弦、二弦、洞簫、四塊、叫鑼、拍板。

梨園戲

源自小梨園,又稱「南管戲」現存閩南語系中最古老的劇種,流行的區域除閩南之外,包括台灣及南洋一帶,它的表演形式和音樂都保存著很多古老風格。梨園戲用的主要曲調是流行於泉州、廈門一帶的南管音樂。由於曲調牌品有許多與南北曲相同,因而被認為是宋元南戲的遺音,不過梨園戲所唱的樂曲,在歌唱節奏上已較南管清唱明快。

台灣的梨園戲傳承以七子戲為主,傳承表演團體有合和藝苑江之翠劇場南管新錦珠劇團韻清樂舞劇團等。代表人物是藝師林吳素霞,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南管戲曲保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