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劉鴻旗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書法篆刻類「我要做一個對書法發展有『副作用』的人,
     就像某些藥物本來不是醫治這個症狀,
     卻因為副作用產生新的可能性。」——劉鴻旗

  2. 劉鴻旗為專職的書法家,曾獲磺溪美展磺溪獎、全國青年書畫展第一名、國軍文藝金像獎第一名等無數佳績,常在臉書上以書法寫歌詞、笑話等生活化的俚俗內容,引起網友共鳴。2018年開始「以口代手」,進行「口書」創作,趣味橫生、妙舞靈動的字體,獲得廣大迴響。

  3. 劉鴻旗,字雨雁,號無謙,1972年生於員林。小時候看到務農的父親過年時寫春聯,耳濡目染下,對書法產生興趣。18歲時在臺灣省立美術館的書法研習所受簡銘山啟蒙,而後又陸續向書法家洪文黎、陳其銓、林隆達等老師學習,退伍後曾短暫做過字畫裱褙工作,就決定以書法創作、研究、授課為一生的職志。

  4. 2008年在展覽中,劉鴻旗遇到書畫和國學耆宿姜一涵教授提點:「你楷書不用寫了,再寫也沒有用!」正如石膏像素描畫得再好,每個人只要花時間訓練,都可以練得很精準,以此激發他求新求變,讓他開始努力鑽研創作,以開新局。



  5. 劉鴻旗 《十年磨一劍》 2019年 121×64公分 紙、墨
    劉鴻旗 《十年磨一劍》 2019年 121×64公分 紙、墨

     

  6. 以口執筆,看見新世界
  7. 「草書初學患不熟,久之稍熟患不生。」對劉鴻旗而言,創作也是如此。為了擺脫過於熟練的專業所養成的慣性,他試過左手書、盲書、指書、特製的瓶筆書等創作方式,後來在教學研究上,接觸了口足畫家,研究大量相關資料,在講述「執筆無定法」課程時,玩興大起,咬筆試寫,竟讓他看見創作的新世界,口中的筆,甚至更接近心的意識。

  8. 雖然一開始口書時,會有筆劃脫序、錯誤的痕跡,但每次下筆的「無常」,卻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他開始用口書第幾天來為創作編號,練習一個星期創作的作品就有人收藏,三個月後,也能寫得很工整,即使資深的書法界同儕,也分不出是手寫還是口書,代表在技巧上,口書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9. 劉鴻旗可以手寫秀逸挺拔的小楷,在金紙上抄《心經》,展現專業書法家的功力;也可以用狂放的口書筆法,揮舞出作品《十年磨一劍》,表現瀟灑快意的氣魄。在表現個性的行書、草書的創作上,可以看到口書在橫、彎、撇、捺等筆劃上,會產生手書難以自然寫出的線條,形成口書特有的字體。

  10. 事實上,他平時仍用手書練習,再用口書創作,就是要保持「不熟練」的狀態,讓每次創作都是新的嘗試,作品也是盡量一氣呵成,不求完美,講求直接、剎那的當下感。



  11. 劉鴻旗 《山水、風雲》 2018年 108×45公分 紙、墨
    劉鴻旗 《山水、風雲》 2018年 108×45公分 紙、墨

     


  12. 遊於藝,挑戰可能性
  13. 劉鴻旗指出,「口書」與手書的差異,最主要是「視野不同」。用手寫,無論左右手,看到的都是毛筆的側面,而用口寫,則是從毛筆的頂端鳥瞰自己的字,視野特別好。至於整體的畫面格局,則來自身體的觀照。

  14. 劉鴻旗認為,在書法史上,雖有口足書畫家,但他們沒有用手學習的經驗,而他捨手用口,就是要挑戰「用筆,千古不易」的觀念,對他而言,用手寫不出的字,創作才有意義。

  15. 在書法中,劉鴻旗最喜歡「遊戲」兩個字,他認為無論學習還是創作,應該要「遊於藝」,永保初心。口書正是他在無意間玩出興味的創作方式,讓他找到創作的態度,追求新的可能。




  16. 劉鴻旗 《海到、山登》對聯  2019年 118×22公分  紙、墨
    劉鴻旗 《海到、山登》對聯  2019年 118×22公分  紙、墨
     
  17. (採訪撰文/洪威喆.攝影/蔡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