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書法篆刻類「現在的創新,是未來的傳統。」
——賴錦源
- 書篆家賴錦源來自模具設計的工科領域,因書法的興趣轉入篆刻,並將他在工業設計的知識化為篆刻創作的底蘊,成為國內少數能自行鑄造銅印並刻製的篆刻家,多次在美展比賽取得佳績,接連在2020年榮獲玉山美術獎書法篆刻類首獎、2021年磺溪美展書法篆刻類磺溪獎。
- 賴錦源1965年生於彰化田中鎮,小學時隨父親經商移居員林。幼時就喜歡畫畫,中學亦曾多次在校內外獲獎,但因家庭經濟考量,選擇就讀彰化高工鑄工科,曾獲全國工科技能競賽第二名佳績,而後保送至高雄工專模具科,畢業後至模具公司工作。
- 有次參觀書法展,賴錦源看到書法家當眾揮毫,便心生嚮往。他認為相較繪畫,書法在表達情緒上更為即時、直接,為排解工作壓力,25歲開始學書法。在公司工作7年後,賴錦源自行創業,專作模具研發設計,直至45歲生了一場大病,便結束營業,投入書法興趣。

賴錦源《一桿稱仔》 2021年 4×4公分 宣紙、印拓、書法
- 求古變今,率性天真
- 2012年賴錦源開始向篆刻家羅德星學習篆書與刻印,2014年即入選大墩美展、磺溪美展書法篆刻類,2016年至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班進修,接受書畫家林進忠教授指導,完成碩論《漢磚文字藝術研究》,成為國內首本漢磚文字的論文,並從漢磚文字古樸拙趣、天真多變的章法獲得創作上的啟發。
- 賴錦源的篆刻風格率性寫意,追求古拙,在布局上喜歡留白,主要受戰國時代古璽的影響;作品常以斷裂、坑疤的線條表現歷史的厚重感,則是融入了清朝碑帖派大家鄧石如、吳昌碩、趙之謙的風格。
- 賴錦源的銅印作品《一桿稱仔》,其中「桿、稱、仔」皆是左右對分的字體結構,右上角刻意將「一」拉開距離留白,在畫面上形成不平衡的巧趣;字體與邊框的線條刻意作舊,可看到筆劃粗細不一、斷線、斑駁的痕跡,則為作品增添古色,亦富有變化。
- 「我在創作上秉持三分古意,七分自我。」賴錦源認為創作主要是自我對話,或是藉由作品與古人對話,因此他是透過古書典籍尋找共鳴的文字與句子,並著重當下的感受,例如在《廟寺》這件銅印上,可看到印身有著弧頂的建築輪廓,呼應廟宇的主題,表層用化學染劑處理,營造古印氣氛,邊款的內容「阮是中台灣上蓋大間閣豪華的廟宇」,則是他對現代社會現象的想法,諷刺宗教的資本化。

賴錦源《廟寺》 2021年 5×5×5公分 銅印
- 先學到老,再活到老
- 「要用心指引手。」賴錦源指出,是心在寫書法,手只是操作毛筆而已。他學習篆刻,就是要深入研究文字的起源與演變,用心體會這個字的意義,透過書法賦予詮釋。他特別喜歡「謙」這個字,在作品《易經謙卦》,即是他研讀易經內化後的創作,表現出豪邁不拘、一氣呵成的灑脫。
- 賴錦源將自己的字命名為「謹觀」,笑稱原本名字的諧音是「警員」,現在升級為「警官」,更是期許自己「謹言慎行,博古觀今」,他始終抱持開放的心胸,追求當下,持續學習,「心在變,就是在創作,沒有正確答案。」

賴錦源《易經謙卦》 2022年 35×70公分 宣紙 - (採訪撰文/洪威喆.圖版提供/賴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