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黃英原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攝影類「時間加上不斷的練習,只要你有好眼光,
     好作品自然會到你的眼前。」——黃英原

  2. 黃英原,1955年出生於嘉義縣,自小遷居彰化縣彰化市,於當地成長,現為彰化縣攝影學會博學會士、中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士、臺北市攝影學會碩學會士。學生時代即對攝影產生興趣,30幾歲事業穩定後,加入彰化縣攝影學會,開始精進攝影創作,認真投稿。攝影作品曾獲彰化縣磺溪美展第1、2屆優選獎、第4屆磺溪獎、以及臺中市大墩美展第三名等獎項。

  3. 黃英原《捕食之美》 2001年  40.5×50.5公分  相紙
    黃英原《捕食之美》 2001年  40.5×50.5公分  相紙

     

  4. 時間與空間的交會
  5. 黃英原認為,攝影和音樂相似,同為一種世界語言,而攝影的表現能力比文字更強,更直接。然而,相機不會思考,必須透過攝影者的「攝影眼」,並且耐心等候機會出現,有好眼光,好作品自然會到你的眼前。一張成功的攝影作品取決於時間與空間的掌握,「構圖是攝影的空間,快門機會是攝影的時間,直到所有元素都是平穩狀態,才是按快門的最佳時機」,攝影即是捕捉時間與空間交會的瞬間。

  6. 影像數位化的時代,攝影已然超脫忠實記錄的寫實目的,更加著重創作的思考過程與獨特的觀察視角,結合空間與時間,在平凡裡尋找不平凡之美,使真善美的思考呈現更為動人。黃英原從早期以底片相機拍攝、沖洗相片的傳統手法,到現今能夠進行影像後製的數位攝影,創作目的都是為了結合心中所想與眼見之美,長年在攝影藝術中悠然前行。



  7. 黃英原《水花飛揚》 2002年  40.5×50.5公分  相紙
    黃英原《水花飛揚》 2002年  40.5×50.5公分  相紙

     


  8. 等待,故事的精彩瞬間
  9. 《捕食之美》攝於嘉義東石沿海,小燕鷗會先在空中觀察,發現目標即俯衝水面,啄食魚兒;黃英原捕捉了小燕鷗嘴叼魚兒自水面起飛的側面身姿,雙翅振起,水花飛濺,鳥身與左翅連成一線,形成左下至右上的斜向構圖,此作榮獲臺中市大墩美展攝影類第三名。

  10. 鳥類生態攝影通常需要長時間等待、瞬間對焦,考驗攝影者的耐心與專注力,約從200卷底片中才能選出最精彩的一幕。《水花飛揚》亦拍攝東石沿海的小燕鷗捕食畫面,黃英原捕捉了小燕鷗啄食後飛起的正面身姿,雙翅向左右開展,連成右下左上的優美弧度,與微微傾斜的鳥身形成穩定的X形構圖,水花飛濺的動態暗示了小燕鷗由俯衝轉為揚飛的扭轉力度,此作獲彰化縣磺溪美展第4屆磺溪獎。

  11. 在中國甘肅省拉卜楞寺法會上,一位老者帶著幼兒在一旁觀看,老者與幼兒同拄一杖,眼神望向前方,老者面容與手臂上深刻的皺紋展示著歲月的痕跡,與皮膚光滑、雙頰飽滿的幼兒形成強烈對比,黃英原拍下這一幕,命名《傳承》。一根拐杖上,是生命的兩端,即將抵達盡頭的,將由新生傳承,照片中強烈的光線則反映出生命的希望,黃英原以此作榮獲磺溪美展第1屆攝影優選獎。

  12. 黃英原自述,每幀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攝影者試圖捕捉足以述說整個故事的一幕,以最精彩的瞬間代替千言萬語,表現故事的核心情感與震撼力。


  13. 黃英原《傳承》 1998年  40.5×50.5公分  相紙
    黃英原《傳承》 1998年  40.5×50.5公分  相紙



  14. (採訪撰文/李如珊.圖版提供/黃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