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黃呈豐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立體工藝類「人若精彩,天自安排。」順其自然、認真做,就有出路。 ——黃呈豐

  2. 黃呈豐,1960年生,線西鄉人,由於地處沿海地帶風力強勁、颱風來時易海水倒灌,不利務農。1940年代,黃呈豐的父親黃秀安向福州師傅學習製鼓,約民國73年黃呈豐退伍後開始正式加入製鼓工作,從父兄手中接下製鼓手藝至今,已近40年。曾參展2017年「風光建縣300年——幸福時光彰化味」、2018年入選中華文化總會《匠人魂》特輯、2019年「鶴棲別墅——工藝展覽館」、2020年「典藏工藝特展——彰工化藝」、2020年文化部「文化資產技藝.記憶」特展。

  3. 黃呈豐《通鼓》  2023年  21×24公分  牛皮、木材
    黃呈豐《通鼓》  2023年  21×24公分  牛皮、木材

     

  4. 風頭水尾製鼓人
  5. 黃呈豐回憶,民國70年代鼓多外銷日本,當時做的外銷鼓較重視外表,是桶身雕刻貼金箔、裝飾華美的大太鼓;本土訂單則注重實用性居多,陣頭、鐘鼓樓、北管……等不同用途,鼓聲皆有不同的要求呈現。

  6. 黃呈豐指出,鼓要做得好,牛皮削好是決定成敗的要素;此外,鼓身木材硬度密度要高才不易腐壞,木製鼓身需要囤積乾燥半年到一年以上才可以使用,因為木材若未完全乾燥便製鼓,鼓的聲音便會隨著體積收縮而改變。因而黃呈豐進貨會標示時間,從陳放久的先做,一點也急不來。工序繁多,更要跳上鼓面踩開牛皮的延展性,「按部就班的來,太急的話影響牛皮的抗壓性跟延展性,鼓就容易壞掉,或是聲音就會跑掉不扎實。」黃呈豐說。

  7. 實實在在的製鼓功夫,即使在面對民國80年代中國貨低價大量傾銷,本土製鼓訂單量開始下滑,黃呈豐仍堅持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提到最引以為傲的事,黃呈豐說到澎湖天后宮使用他家兩代人的鼓——黃呈豐高中時父親製作的鼓現已收入澎湖天后宮博物館,現在的新鼓則是黃呈豐所製。每當景氣不好、遇到挫折時,想到這件事就會支持黃呈豐繼續前進。

  8. 黃呈豐《開路鼓》  2023年  60×69公分  牛皮、木材
    黃呈豐《開路鼓》  2023年  60×69公分  牛皮、木材

     

  9. 臺灣鼓在彰化,彰化鼓在線西
  10. 提及彰化在地文化給予他的影響,黃呈豐說的是「有壓力」,線西雖然是彰化縣最小的鄉鎮,「線西鼓」卻是世界知名,「出去不能漏氣」黃呈豐謙和地笑著說。

  11. 由於黃呈豐製作的鼓,鼓面大多蓋有自己與父親出品的店章,被帶往世界各地的「永安製鼓」往往吸引許多講究品質的外國客戶。黃呈豐的客戶也有來自藏傳佛教信眾的訂單——青藏高原上建立八百多年的佛寺中有黃呈豐的作品;尼泊爾大地震後,更有來自信徒訂製、供奉給重建後的加德滿都寺廟的鼓訂單。藏傳佛教的鼓內側貼有經文,也是信徒將喇嘛從國外接到線西的工坊,親手貼繪製成。近期更有來自菲律賓的客戶,即使語言不通,也鍥而不捨地持續聯絡溝通,務求買到黃呈豐的鼓,即使費了一番波折,終是皆大歡喜。「做出來的鼓要實用、合人意。」面對外界的讚譽,黃呈豐始終一本初心。

  12. 製鼓工藝繁瑣辛苦,訂單也不穩定,黃呈豐笑言「比較難的工作才輪得到我」。因而面對兒童製鼓體驗、學生作業報告、媒體採訪等,黃呈豐來者不拒,期望能透過教育與文資機構的力量,吸引有心學習的後輩,讓這門技藝得以繼續傳承下去。


  13. 黃呈豐《澎湖天后宮鐘鼓樓用鼓》  2017年  90×96公分  牛皮、木材
    黃呈豐《澎湖天后宮鐘鼓樓用鼓》  2017年  90×96公分  牛皮、木材
     
  14. (採訪撰文/楊荏喻.圖版提供/黃呈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