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許宗煥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立體工藝類唯有挺得住壓力,人生的道路才是你走的。 ——許宗煥

  2. 許宗煥,1965年出生彰化大城,現於大城居住、生活與創作。國中畢業時,他與其他同鄉的青年一樣選擇到臺北找工作,然而,因為一次意外他成了一輩子離不開輪椅的脊髓損傷者。帶著沉重的心情返回故鄉,本欲研習繪畫,卻又陰錯陽差地一頭栽入陶藝的世界,使他最終得以藝術療傷、以藝術突破逆境,並重拾與世界交往的能力。

  3. 許宗煥的生命故事激勵了廣大的社會大眾,也曾多次受新聞媒體採訪,如大愛電視、非凡電視、聯合新聞網,更因其事蹟而獲歷任總統召見授獎。其陶藝表現備受肯定,除曾獲磺溪美展磺溪獎外,也在2008年獲文化部評選為「臺灣工藝之家」。許宗煥也十分熱衷社團公益,過去曾任脊髓損傷重建協會的理事長,並於2023年起擔任彰化縣陶藝學會理事長。

  4. 許宗煥《尋覓》  2016年  19x12x12公分  陶土
    許宗煥《尋覓》  2016年  19x12x12公分  陶土

     

  5. 西南角的藝術所在
  6. 許宗煥說,當初回到大城,本是抱著一顆「等死」的心,把自己封閉在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但大城後來竟成為他療傷、創業,且迎來第二生命的地方。1992年,許宗煥決定成立個人工作室「陶園工作坊」,當時許多人並不看好他能在這個偏鄉靠藝術生存下來。所幸,透過媒體的報導、各方提供的授課機會,許宗煥漸漸打開了在陶藝創作的知名度。他說,偏鄉看似充滿危機,然而他將危機視為轉機,他開玩笑地說:「這邊競爭少,我就比較游刃有餘,若是在鶯歌就死掉了。」

  7. 後來,許宗煥獲得了「工藝之家」這個由文化部認證的獎項,他自豪地在地圖上比劃著,在這三角形的彰化縣土地上,唯有一面臺灣工藝之家的招牌落在最西南角,意味著這麼多年來的努力受到肯定,令他感到非常欣慰。

  8. 許宗煥《豐收》  2018年  20x9x16公分  陶土
    許宗煥《豐收》  2018年  20x9x16公分  陶土

     

  9. 拉坏與手捏
  10. 考量到現實的身體條件,許宗煥的創作以小型及高技術性的壺藝為主,得益於工筆畫的底子,他不僅能沉穩創作,也能在壺藝上展現更多細節。他更嘗試把拉坏跟手捏的技術融合,以拉坏的精巧配上手捏的樸拙,增添創作中的藝術欣賞性。

  11. 許宗煥的拉坏壺藝包含兩大系列,「十二生肖系列」,是他一年發表一款生肖的創作系列,在12年後,他則意外地與許多藏家結識成為好友。而「絞泥系列」則是當拉坏機在旋轉時,放任黏土的走向,造就每一把獨特的絞泥壺。在手捏壺的創作中,許宗煥則常常取材農村生活的元素,例如當地盛產的落花生、海邊木麻黃上的松鼠,使茶壺能乘載著家鄉的元素而被觀眾認識。
  12.  

  13. 藝術教育紮根地方
  14. 陶土,對一般人來說或許只是一種媒材或是維生工具,但對許宗煥來說,卻有更深一層的感恩意義,陶土使他回歸社會、重獲新生,是生命的啟蒙老師。因此,他帶著同樣的感恩心態與熱忱,積極地投入到陶藝教學之中。他不僅在小學擔任陶藝社團指導老師,也會到救國團中心、保育院或是樂齡學習中心等機構從事教學。

  15. 對他來說,教學的互動常常帶給他許多觸動,例如有次小學生想要做「海綿寶寶」,他就上網搜尋「海綿寶寶」長什麼樣子。在創作過程中,學生會丟問題、老師則接問題,在這樣互動中,學生受到陶藝的薰陶,許宗煥也獲得了新世界觀的回饋。在帶領重度身心障礙的孩子做陶藝時,他更認為陶藝「給他們的不是技術,而是陪伴跟復健。」

  16. 期許能在偏鄉留下陶藝的種子,是他的藝術實踐,也希望透過一己之力而能夠稍稍彌補城鄉資源的落差。


  17. 許宗煥《瓜瓞綿綿壺組》  2021年  尺寸不定  陶土
    許宗煥《瓜瓞綿綿壺組》  2021年  尺寸不定  陶土
     
  18. (採訪撰文/莊棨惟.圖版提供/許宗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