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莊瓊禮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水墨膠彩類「深入傳統筆墨之研究,企求水墨新創之可能。」——莊瓊禮

  2. 水墨畫家莊瓊禮為鹿港人,就讀鹿港中學時獲得陳淳、郭煥材先生等名師栽培,引領門徑紮植美術根基,並於1970年考進國立藝專國畫組,師從傅狷夫教授。畢業後任職於房地產廣告企畫多年,閒暇時仍致力於水墨創作,1984年獲全省美展邀請作家資格,並多次參展。2001年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重養筆墨,2003年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以「物象純化」為題,跳脫傳統繪畫表現固定經營形式,賦予水墨繪畫新生命。

  3. 莊瓊禮認為:感人的作品必定具有濃烈的地域特色。對他來說,生於鹿港、處於當代,就是他內在養分,例如作品中出現的鴿子屋,正是童年生活經驗的展演——養鴿人為了訓練而驅趕鴿子,暮色中,滿天鴿子飛舞。生長於彰化平原,莊瓊禮熟悉的地景是緩緩隆起的八卦山脈、平整的彰濱沙岸,因此在畫材上,莊瓊禮不取傳統奇岩飛瀑而鍾情於鄉野小景,尤其偏好蒼茫荷田與黃昏暮景。



  4. 莊瓊禮《溪床系列之一》 2005年 68.5×68.5公分 紙本水墨設色
    莊瓊禮《溪床系列之一》 2005年 68.5×68.5公分 紙本水墨設色

     

  5. 身為創作者的與時俱進
  6. 為了滿足身為創作者的內在需求,莊瓊禮不斷思考:如何透過筆墨,展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貌。1981年進入李石樵畫室學習素描,學得畫面統整概念,拋棄傳統水墨一隅構圖,摒除概念性文字款識及固有的圖示符號再現,讓作品承負起情感傳達,不再藉由文字提示畫意,限制觀賞者的想像。

  7. 「物象純化」成為莊瓊禮致力研究的創作專題,物象純化是他追求獨創形式的實驗,他相信少量媒材就足以承載最豐富的情感,保留精緻的筆法與墨趣,捨棄傳統山水多元物象的呈現方式,不做表象的摹寫,注重內在質感的傳達;濾減傳統水墨在畫面上大量留白形式,力求滿紙表現,排除主題點景的故事性敘述,應用濃淡乾濕等線質變化,以群組、疏密、對比、漸層、調和、比例等畫面安排,畫面張力不再刻意聚焦於一點,彰顯繪畫情感訴求的主體性,以期達成繪畫風格的獨創性。



  8. 莊瓊禮《荷系列之二》 2002年 68×68公分紙本水墨設色
    莊瓊禮《荷系列之二》 2002年 68×68公分紙本水墨設色

     


  9. 不拘成法,不做局部刻畫
  10. 莊瓊禮認為居住在臺灣,作品應該要有臺灣特色。關注周遭環境,對於表現對象,只有自己先感動,透過內造重新呈現,才能去感動觀賞者。堅持走入自然,細審物象,以達內化再造,常以臺灣常見的溪床石群、岩壁、殘荷等作為創作題材。

  11. 以《溪床系列》為例,取有機線形構成,石群大小錯落,面貌各異,宛如人間百態。濃黑粗獷的走筆,表達溪石暗面或溪水深處。石塊結構由線條交錯而成,群聚錯落全憑筆畫交疊,不拘成法,不做局部刻畫,呈現溪床的歲月烙痕。全畫墨色為主,輔以少量石青,襯出溪床光影變化。透過簡單的構圖製造豐富的律動,引領觀賞者進入蒼茫、靜謐的冥想境界。

  12. 長年沉潛創作,莊瓊禮持續朝向「物象純化」創作之路,以極簡單的形式、極少的色彩,透過繪畫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長年創作不懈僅憑藉純粹的熱情,他說:「我從拿起畫筆的第一天,就熱愛至今。」他將繼續創造出屬於自我的獨特風格,以最簡單的意象為題材,向世界展現自己最豐富的情感。


  13. 莊瓊禮《大甲溪畔》 1986年 30×30公分 紙本水墨設色
    莊瓊禮《大甲溪畔》 1986年 30×30公分 紙本水墨設色
     
  14. (採訪撰文/廖桂寧.圖版提供/莊瓊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