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鄭應諧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立體工藝類生命的美不是它的燦爛,就像黃金的美不是它的亮麗,而是它的永恆不變。 ——鄭應諧

  2. 1946年出生的國寶級金雕藝術家鄭應諧,是位在地的鹿港囝仔。因幼年家境貧苦,立志要當個有一技之長的手藝師、如願成為打金仔師,也改變了他的一生;為精進自己的手藝,十八歲已經出師能獨當一面的他,仍遠赴臺北找尋當時出名的福州師,重新拜師學藝進而成為全方位的打金仔師。白手起家的鄭應諧在如願擁有屬於自己的銀樓以後,在因緣際會之下全心投入立體黃金作品的創作,運用紮實的打金仔基本功為底、創作出顛覆一般人對於黃金「只能刻不能雕」的新金雕技藝,更是以黃金作為工藝競賽的材質,讓「打金仔」被認可為工藝品的第一人!他在金雕領域的貢獻使他榮獲文建會傳統工藝獎,作品於巴黎及國內多次展出,更被認定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工藝家。

  3. 鄭應諧《臺灣迎媽祖》  2005年  80x25公分  純金、衣繪顏料
    鄭應諧《臺灣迎媽祖》  2005年  80x25公分  純金、衣繪顏料

     

  4. 刻苦耐勞的「打金仔」學徒歲月
  5. 鄭應諧自幼一肩扛起身為長子的重任,每天跟隨父親擔著七八十斤的犁頭走幾十公里路去各庄頭販售,全年無休的刻苦生活,只因爲家中還有許多嗷嗷待哺的弟妹。從小看著對街的打金師傅靠手藝就能衣食無憂,令他心生嚮往,金飾在當時純樸的農村社會,無論生老病死,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國小畢業後經過一場家庭革命才取得允許成為打金仔學徒的他,更下定決心要透過「打金仔」扭轉窮苦的人生。成為打金學徒後並沒有讓鄭應諧立刻迎來好日子,接踵而至的是更多嚴格的挑戰,三年四個月的學徒歲月中,他必須剃光頭髮剪光指甲,只因師傅怕學徒偷藏金粉變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只有過年才有短暫的一天休假。

  6. 鄭應諧《臺灣迎媽祖》(局部)  2005年  80x25公分  純金、衣繪顏料
    鄭應諧《臺灣迎媽祖》(局部)  2005年  80x25公分  純金、衣繪顏料

     

  7. 煉金藝術的魔術師
  8. 在鹿港學會了紮實的基本功後,鄭應諧為了精進自己的手藝,因為母親的反對只能夜半偷跑到臺北,就為了拜師鑽研打金技術,深耕金工領域超過半世紀的他,成功將傳統打金、新式塑形技法和在地文化融會貫通,創造出他獨有的「鄭派金雕」。耗時近兩年完成的《臺灣迎媽祖》,便是結合童年記憶、在地宗教以及家鄉文化的經典作品。鹿港最重要的媽祖信仰,透過鄭應諧的巧手,一個個精巧的人物,乃至於轎子上的刻紋細節,都一一完整呈現,三百多個姿勢各異的小人物再透過衣繪顏料的顏色點綴,使作品更為繽紛生動。《魁星踢斗》則有獨佔鰲頭的的期許,同樣也是藝術家付出半年以上心血完成的作品,細膩程度甚至呈現在不同鰲鱗片亮面與霧面的表現上。在鄭應諧的人生中一共有三個貴人:第一是將打金技術傳承給他的師傅,第二是在創業初期協助找尋銀樓店面的朋友,第三則是冥冥之中一直幫助著自己的父親。一路白手起家的鄭應諧,透過打金創業,也透過技術追求,將黃金從單純的裝飾品昇華為藝術品,也將金雕成為傳統工藝的重要類別。他半輩子的辛苦打拼與敬業的精神,也如他對最愛也最熟悉的黃金的評語:「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多無怨,留得黃金在人間。」


  9. 鄭應諧《臺灣迎媽祖》(局部)  2005年  80x25公分  純金、衣繪顏料
    鄭應諧《臺灣迎媽祖》(局部)  2005年  80x25公分  純金、衣繪顏料
     
  10. (採訪撰文/王如娟.圖版提供/鄭應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