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鄭福成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複合媒材及其他類畫畫塗鴉是生命中最安全最好玩的冒險。 ——鄭福成

  2. 鄭福成,1954年生於彰化縣二水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國立臺灣師大暑美研所結業,國立臺灣北斗家商廣設科退休。曾受邀多次個展展出:臺中文化局個展「騷動的山水」、傳妥美術館個展「風景 山水 啟示錄」、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山水狂想曲--鄭福成現代彩墨創作展」、2017年臺北國際水墨大展、「微笑虎山」個展、高雄人文遠雄《世界旅人》聯展,2018年人文遠雄博物館「江山如此多嬌」、2023年甘樂阿舍美術館「山外山」個展。

  3. 鄭福成《龍仔頭與濁水溪》  2013年  80.0×60.5公分  複合媒材
    鄭福成《龍仔頭與濁水溪》  2013年  80.0×60.5公分  複合媒材

     

  4. 從學院中脫韁而出
  5. 鄭福成從小喜歡畫畫,家裡務農,兄弟姊妹大多國小或國中畢業就外出工作,因為是長子,只有他一路讀書公費考上師大美術系。後至北斗家商任教廣告設計科27年後退休。傳統學院派的畫法有一定的步驟,照著畫就能完成一幅理想而制式的作品,但是長此以往,風格沒辦法突破。師大鄭善禧老師教育他「不要怕畫壞畫,不要只是想著畫好畫」,亦即適時跳脫傳統的繪畫方式,唯有跳脫慣性,才有突破的可能。

  6. 1995年起,在校就讀國畫組的鄭福成嘗試跳脫原來的文人畫模式,摸索各種媒材的可能性,把自己心態歸零,一切重新摸索,用最直觀、直覺的方式去表達自然及媒材給予他的感受。就像是擺脫學院的豢養,到野外尋找全新的創作生命力,2004年,此時期累積的作品集結成「野放」水墨展,是為改變的起點。

  7. 一路走來,鄭福成創作的核心精神總是帶著玩心與對創作大膽嘗試的熱情。「野放」只是開始,他更使用宣紙、彩墨作底,再不斷地堆疊壓克力顏料,有時更混用油性粉彩。沒有繁複的工序及精緻的要求,在體裁上也不以客觀物象為參考,回歸到最初、最單純、最簡易的畫畫初衷與遊戲的本質。

  8. 鄭福成《八卦山下的竹叢》  2011年  72.5×60.5公分  油彩、畫布
    鄭福成《八卦山下的竹叢》  2011年  72.5×60.5公分  油彩、畫布

     

  9. 山水之間的虔敬禮讚
  10. 八卦山是鄭福成作品中常見的母題,起伏的山脈蜿蜒到田中、二水一帶有個陡峭的峭壁,從中流過的八堡圳、南臨濁水溪,他從小看著山水長大,生活與創作理念都深受其影響。從環境議題到對大自然的崇敬,乃至從臺灣民間的泛靈信仰。無論是寫實主義與表現主義,在鄭福成的筆下轉化成幾何、誇張化的線條構圖;山成為一個有機體,蘊藏多樣化的符碼與細節,「除了滿足個人對大自然大生命體的禮讚與遐想,也是對自我小生命的映照或補償。」鄭福成如是說。

  11. 關於藝術教育,他認為培養下一代的藝術眼光是最重要、也最基本的環節,有了好的欣賞能力,才能進一步利用藝術教育資源;也能讓點石成金,讓生活環境更具美感,珍惜臺灣美好的風土與自然資源。

  12. 「創作的樂趣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就如人生的無常一般,所以我才會從東方的文人畫和西方的寫實主義,一路畫到現在隨性塗鴉。」鄭福成認為,創作時不要考慮太多名利現實,懷抱遊戲的童心,單純地去尋找畫畫帶來的快樂,讓畫畫成為愉悅的日常。近期也有多場展覽舉行,他說,最引以為傲的便是有件事可以一輩子做到老。


  13. 鄭福成《八卦山脈之頌》  2018年  162×260公分  複合媒材
    鄭福成《八卦山脈之頌》  2018年  162×260公分  複合媒材
     
  14. (採訪撰文/楊荏喻.圖版提供/鄭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