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陳昭坤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書法篆刻類多臨帖以精進技法  勤讀書以涵養心性  閱世深以豐厚人生 ——陳昭坤

  2. 陳昭坤,字子乾,1975年出生於鹿港。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致力於書法教學、創作與研究,研究領域為硯文學、書法美學,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於知名期刊。曾獲得明宗獎、磺溪獎首獎、中山青年藝術獎中山獎、大墩美展、桃源美展、行天宮人文獎第二名。曾參與「磺溪書法十人展」、「止水生波-陳昭坤書法創作首展」,並獲明宗書法藝術館、國父紀念館、彰化縣美術館、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

  3. 陳昭坤《龍山聽唄》  2020年  52×123公分  紙、墨
    陳昭坤《龍山聽唄》  2020年  52×123公分  紙、墨

     

  4. 鹿江長染文人骨
  5. 陳昭坤自小住在鹿港,憶及兒時住在龍山寺側朔望常聽齋姑梵音唱誦,總能使他內心平靜;而以往於端午節前後,龍山寺會展出全國名家書法,亦有名家現場揮毫活動,更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陳昭坤自云受本地文化氛圍薰染甚深,鹿港隨處可見的書法、各項工藝與輩出的文人,都給予他豐厚的創作養分。

  6. 陳昭坤雖自云書法起步晚,但從小耳濡目染,使他致力書道、參加比賽頗有斬獲。但比賽要求個人風格與吸睛,內容也幾經設計;隨著年紀漸長,陳昭坤表現手法轉為內斂,認為古代書法作品之可貴,便在於書法作品和書家本人沒有隔閡,書道應返歸自然,更注重於發自內心的感動。

  7. 陳昭坤因而致力承接文人傳統,一邊精進書道技法,厚實筆墨工夫;一邊提升文學涵養,透過讀書寫作提升自己的表現力,有感觸時才能順勢而發,因而作品頗有書卷氣。陳昭坤在「書寫我的家──青年書法家邀請展」,要求書家以自己家鄉為主題進行創作,陳昭坤憶及龍山寺生活過往,便作《龍山聽唄》,四字以隸書大字落筆,左側則以行草小字加跋,增加畫面的豐富性,讓這件作品既可觀,更可讀。

  8. 陳昭坤《辛丑之夏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後百般不適有感而作》  2021年  135×70公分  紙、墨
    陳昭坤《辛丑之夏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後百般不適有感而作》  2021年  135×70公分  紙、墨

     

  9. 彰化永留筆墨香
  10. 2021年陳昭坤接種AZ疫苗,連續三天深受副作用所苦,便將此過程及感受以金農筆意寫作七言律詩,蒼白的筆觸,彷彿還生動地傳達出當時的身體的虛弱與面對新冠病毒時的無力與不安。而2022年陳昭坤為照顧確診的母親,與妻兒暫時隔離11天,歸家後將心情用隸書寫成一首五言律詩,筆調沉重,筆畫與筆畫、字與字之間密不透風,形象地表現出當時沉鬱的心情。

  11. 「書法改變我的人生。」陳昭坤專精書道,然並不把自己局限在抄書匠,而是以文人自許,從國學素養、書法、收藏多方涉獵,從精神層面開始,提升自己的眼力與涵養是決定書法格調最重要的課題。

  12. 儘管因為大環境的影響,今日學子從小到大可能已不太接觸書法,陳昭坤仍然持續教學不輟,並在學校開辦社團,盡可能讓更多學子理解書法之美。陳昭坤說,即使書法是門工夫晚成的學問,學習的過程中挫折感較重,但只要持之以恆,便能受用一生;陳昭坤希望能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留下對書法的美好印象,播下書道種子,即使無法持續耕耘灌溉,或許某天就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萌芽,待他們或他們的下一代拾起毛筆,讓書道之美源遠流長。


  13. 陳昭坤《壬寅之夏,新冠已為禍二載有餘。家慈於是時確診,余以照料之故,未能倖免,乃返故家與同住,閱十一日始歸,有感而賦》  2022年  200×80公分  紙、墨
    陳昭坤《壬寅之夏,新冠已為禍二載有餘。家慈於是時確診,余以照料之故,未能倖免,乃返故家與同住,閱十一日始歸,有感而賦》  2022年  200×80公分  紙、墨
     
  14. (採訪撰文/楊荏喻.圖版提供/陳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