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汪季嫻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汪季嫻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複合媒材及其他類「以藝術為媒介,透過創作傳達對人類飲食與土地間關係的反思。」——汪季嫻

  2. 綠樹焚傾,荒漠圮頹,人類仍高築無底慾望,面對大地反撲,僅能愧疚掩面⋯⋯這是新銳藝術家汪季嫻的作品《蝕》。畫面色彩對比強烈,批判深切,結尾給予溫暖的救贖與希望。作者在人偶與動物模型上模擬了鉛筆筆觸的材質貼圖,從灰濛逐漸變為濃烈,表現土地受到人為侵蝕後產生的化學反應,展現企圖以動畫創作喚醒對生活的深沉反思。

  3. 汪季嫻《蝕》動畫片段 2012年 數位動畫
    汪季嫻《蝕》動畫片段 2012年 數位動畫

     

  4. 以創作觸動反思
  5. 1983年出生的汪季嫻來自彰化市,以該作品拿下第21屆磺溪美展數位藝術類磺溪獎,同時是該屆磺溪新人獎得主。這也是自磺溪新人獎設立以來,第二位數位藝術類得主一舉囊括磺溪獎及新人獎兩項大獎。她說:「我其實常在思考,怎樣的藝術創作才能觸動人心,並能發揮深刻的意義。」

  6. 她因長期關注動物平權的議題,注意到近年巴西政府為求飼養更多肉牛,鼓勵「焚林養牛」獲取經濟利益,結果導致亞馬遜雨林發生頻繁且劇烈的火災。於是她挑選了作曲家姜建軍的曲目,劇情安排以亞馬遜雨林發生大火的新聞作為敘事前奏,將畫面依樂曲進行排序組合。

  7. 其後作品也呼應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電影《玉子》,劇中女孩帶著所買的「商品」離開屠宰場時,仍受困於鐵絲網彼端待宰的豬群們,全體仰天哀鳴。她有感於劇中傳達人類將動物劃分為捧在手心的寵物和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但牠們皆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

  8. 汪季嫻指出,包括空氣污染、肉品工業、濫食野生動物,乃至近期爆發新型冠狀肺炎等議題,都隱喻著大自然反撲其實是重要的警訊,給予人類向內自省、回歸簡樸的轉機。在肉食習慣已過度侵蝕土地和生態的今日,她期盼透過此創作,鼓勵大眾進一步思考。


  9. 汪季嫻《蝕》動畫片段之一: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與互動  2021年 數位動畫
    汪季嫻《蝕》動畫片段之一: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與互動  2021年 數位動畫

     


  10. 實驗創新媒介激發想像
  11. 回首來時路,事實上汪季嫻的創作起點並非數位藝術,而是長年浸淫在傳統媒材的磨練與探索。在獲得磺溪獎肯定前,她經歷了一段從傳統媒材轉為使用數位媒材的陣痛期。過去在母親鼓勵下,她多年持續參加油畫、水彩等賽事,儘管多以陪榜作收,母親卻都以輕鬆的口吻鼓勵她繼續堅持,下次再努力會更好。直到2020年,她決定更換參賽項目並全心投入其中,終於等到評審和獎項的肯定。所以,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她轉換領域投入努力的肯定,亦給予她持續朝動畫領域挑戰的一大動力。

  12. 喜愛藝術的她,繁忙的求學時期最喜歡下課、放假到文化局看展覽,文化局就像是她另一個沉澱心靈的避風港。在文化局工作的母親也常提供她創作時對畫面的想法,給予另一個觀賞者的角度。母親在陪伴汪季嫻成長的同時仍積極從事藝術創作,也提醒她忙碌中偶爾也要適時靜下心,回到那份喜愛藝文的初衷。

  13. 作為新生代藝術創作者,汪季嫻認為身處於網路年代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在數位媒材日新月異的今日,若能善用這項充滿實驗創新的媒介,更能激發無限的想像力。她說:「無須拘泥於藝術創作的手法,只要能將創作者心中的理念完整表達,就是最合適的藝術形式。」

  14. 未來,汪季嫻希望不斷精進技術的同時,也尋求與業界合作的可能性,透過藝術創作的形式,持續傳達她所關注的議題。喚醒世人對生活、環境的深刻反思,並繼續製作獨立動畫參加國際影展,藉由作品的發表讓世界看見臺灣。

  15. 汪季嫻《美麗世界》 2019年 52×76公分 水彩
    汪季嫻《美麗世界》 2019年 52×76公分 水彩
     
  16. (整理撰文/廖玉琦.資料提供/汪季嫻、彰化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