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賴永興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賴永興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立體工藝類「藝術無法到達,但是我必須不停試著靠近它。」——賴永興

  2. 「藝術應該是純粹的。」賴永興自述創作時多根據當下心境、原材品質、尺寸等因素綜合考量,來決定創作造型,屬於天然直覺系創作者,作品自成一格。他認為觀眾欣賞作品時,無可避免將自身的生命經驗投射到作品中,因此作品的內在意涵,最終應由觀者自行聯想、理解與詮釋。

  3. 賴永興《自刻像100》  2018年  300×320×170公分  香樟、門型吊重架組賴永興《自刻像100》  2018年  300×320×170公分  香樟、門型吊重架組 

     

  4. 追求木雕藝術的生命之路
  5. 賴永興,1963年出生於彰化縣,老家在大村,人稱賴上。高中時期受雕塑老師林三進啟蒙影響,開啟以雕塑為理想的藝術道路。1983年如願考上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科,並以《絕望》人物雕塑像,獲得科展第一名,初次展現雕塑天賦。畢業後約有7年左右,因服兵役、幫忙家族蘭花事業而停下創作步伐。直至1993年,在親友鼓勵下,重返校園就讀日本多摩美術大學雕刻科3年後(1996)以木雕《凝視》榮獲日本二科展特選,其雕塑實力獲得學界肯定。1997至1999年攻讀同校美術研究科美術碩士期間,亦拿下第七回日本現代具象雕刻展優秀賞,天賦與努力缺一不可。

  6. 1999年進入日本金澤美術工藝大學美術工藝研究科博士班,2002年畢業歸國後,成為臺灣首位雕塑專攻的藝術博士,陸續任教於臺藝大傳統工藝系(2002-2004)、大葉大學造藝系(2004-2009)、臺藝大雕塑系(2009至今),現為臺藝大雕塑系教授兼系主任。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賴永興,喜歡與學生處在同空間創作,他認為藝術的表現力十分重要,唯有將基礎打得扎實,學生在未來才有機會飛得越高。因此互動式的實作教學,不但能教學相長,也能刺激自己不懈地追求崇高的藝術理想。



  7. 賴永興《自刻像108》  2018年  179×76×78公分  樟木、舊保險櫃
    賴永興《自刻像108》  2018年  179×76×78公分  樟木、舊保險櫃

     

     


  8. 打造理想自刻像系列
  9. 賴永興的代表作「自刻像系列」(Self-image),靈感源自1999年湯原和夫課堂上一張江戶時期的老照片,罪犯的梟首被展示於三根角材架起的ㄇ字型「獄門」上,這畫面深深觸動賴上。隔年,以人首與獄門作為全新創作題材的自刻像就此誕生,從而奠定本系列視覺符號的基石。藝術家將自身形象置於獄門上,意味著與過往訣別,深刻反省;另一方面企圖以自刻像證明自身的真實存在,追尋理想中的自我。經過再構成扁平化的人首,亦象徵全體人類,其精神內涵從最初的自我反省,跨越至探討、批判人類的本質與生命的意義。

  10. 此系列創作延伸結合人首、門、手掌、人形軀殼等元素,累積至今已超過134件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可讓觀者進入體驗感受,如加入「門」元素的大型作品《自刻像100》,或是具等身人形負空間的互動設計。藝術家試圖以作品營造非日常的感官體驗,誘發觀者就當下產生的心境,進行抽象、深層的聯想及思考。

  11. 近年創作,其選材多因應木料原形雕刻,不再刻意修整木頭維持人像的對稱性。猶如對自然的妥協,不妄以人類渺小的力量對抗大自然的浩瀚。同時,也可視為與自然共同創作,例如《自刻像108》將廢棄金庫結合中空的樹幹,讓樹木的腐爛處變成作品的一部分,金庫內陳設一塊珍貴的千年牛樟木雕的自刻像,當聚光燈穿越中空木頭聚焦在寶物上,彷彿也碰觸了人們心中珍藏的寶貝或祕密。

  12. 數位科技時代來臨,《自刻像117》臉部出現一規整的方洞,暗喻人與人溝通皆需透過四方形的螢幕,如手機、電腦、平板等。這是藝術家對時代精神的寫實轉譯,亦是對現代社會的反思,以此觀照「自刻像」探討人類生命本質的創作精神。


  13. 賴永興《自刻像117》  2019年  98×84×60公分  樟木、桉樹、鐵賴永興《自刻像117》  2019年  98×84×60公分  樟木、桉樹、鐵

     

     
  14. (採訪撰文/朱佑霖.圖版提供/賴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