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展期:即日起~12/31
❣️展覽地點:彰化八卦山文學步道
指導教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陳一凡教授
策展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 吳貴希、江姿穎
策展理念:
文學步道除了數十年來規劃在地文學家的作品設置,使民眾在步道健行之餘,瞭解彰化文學人文精神,更有豐富的生態系統,以及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彰化神社的悠久歷史。本次計畫從步道環境與使用者出發,以歷史人文為軸線,發展以生態、流動、連結為主題的作品。透過藝術引導觀眾留意步道上習以為常的景色、文字,創造互動與連結的可能。
🔸【花有語意】游少進
地點:文學年表前廣場
這朵由透明塑膠片、鋁線與鐵絲編構的花,以工業材料塑形出自然的韻律與生命感。我將這朵花置於自然風景中,讓它們相映綻放,它來自於工業,啟發於想像,朝向自然,象徵著自然與工業的共融,也蘊含著環境永續的期許。

🔸【看見神社】張弘霖
地點:文學年表廣場中央
作品設置於八卦山文學步道入口,呼應日治時代彰化神社舊址的位置,作品以虛構鳥居與影像簾幕重現神社舊景,觀者穿越其間,如同走入歷史記憶的縫隙,喚回逐漸消逝的風景與文化痕跡。

🔸【風景的圖層】游雨築
地點:文學年表廣場散置
一座可與觀眾互動的詩句裝置,設於文學步道年表廣場。裝置結合詩詞、歷史與山景三層風景,觀眾可轉動詩句、書寫文字,與自然與文學交織,構成一種屬於此刻的新風景。

🔸【時間的光譜】陳品慈
地點:太極亭前廣場,詩畫燈柱上
運用八卦山植物藍曬於柱體燈箱上,結合自然與光影,重塑文學廣場十座空白柱的立面。藉由採集現場植物葉脈製作藍曬影像,用現場的生態及陽光,呈現時間的痕跡與季節變化,喚回場域的公共性與詩意。

🔸【在這裡沒有消亡】李品寬
地點:文學步道中後段樹樁切面
本作品以死亡樹幹為創作核心,結合鏡面與影像裝置,反射周遭生態,使枯木重獲新生。設置於文學步道歷史林地,喚起民眾對在地生態的認識與關懷,轉化頹敗景觀成為充滿生命寓意的作品。

🔸【陣陣花香】李承霈
地點:文學步道中後段花器內部
原本作為環境美化的盆栽在閒置後成為景觀死角,本作品重新利用現場閒置的花器,重現盆景的意象,結合彩色風車將風視覺化、產生動感,讓原被忽視的角落重新成為生態與藝術交融的風景。

🔸【光域】楊安妮
地點:文學步道後段樹之間
本作品以彩繩穿梭於樹與樹之間,彩繩的編織交錯效果如光的移動、如彩虹的反射,為步道林木密集的陰暗處,引入光的感覺,帶來彩虹的感動,與流動的想像,創造了詩意的氛圍,呼應著文學步道的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