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穀倉興建於西元1935年,從帶領地方農業經濟,掌握彰化地區農業與糧食經濟的重要命脈,歷經日治、光復,縱使因時代更迭,穀倉機能及設備建築老舊而停止使用,卻形成在地人文產業饒富意象的歷史軌跡,成為鹿港福興地區生活和農業文化的重要表徵,透過在地民眾共同參與歷史建物保存,2003年福興穀倉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彰化縣政府積極向中央文建會爭取整修經費,2004年開始進行福興穀倉整建修復工程,2005年獲得臺灣建築獎。2016年彰化縣文化局結合千帆入港再造鹿港歷史現場計畫,將鹿港傳統書道與歷史建築空間結合,積極與地方書法學會辦理相關藝文活動,將福興穀倉營造成「書法公共道場」,進行書藝創作交流。2020年福興穀倉進行修復工程,修復老虎窗、三連棟穀倉建築本體、整體木作檢修、整體鋼結構除鏽與防鏽工程、周邊景觀鋪面、蟲蟻防治、機電消防設備等,總經費新臺幣4500萬元,文化部補助3600萬元,縣府編列配合款900萬元,2021年5月竣工,7月重新開放參觀,期盼活化福興穀倉建築,從儲存在地糧食,轉換為創造在地藝文、工藝、書藝等在地文化的傳承與保存,透過空間與場所的整建與改造,期許福興穀倉成為在地藝文交流的新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