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杜雅雯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杜雅雯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複合媒材與其他類「All experience is good experience.」——杜雅雯

  2. 杜雅雯,1974年生,自幼成長及學習於彰化市,在父親栽培之下,從兒童畫才藝班就常描繪彰化在地美景而於競賽中嶄露頭角,接續在國中美術班,培養出對素描、彩畫、水墨多元而扎實的藝術初探。就讀彰化高商廣告設計科期間,轉向視覺設計發展,畢業後累積廣告設計實務經驗續前往英國攻讀平面藝術碩士。回國投身大學設計教育,同時在職進修,取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

  3. 長期投入高等教育的杜雅雯,曾於彰化建國科技大學累積教學實力,目前任教世新大學,結合自身橫跨純美術與商業設計的豐富經歷,工作之餘更投入大量零碎時間創作,延續英國留學時期喜愛以攝影捕捉在街頭巷弄中穿梭探險的所見所思。她以自身擅長的數位工具進行蒙太奇影像拼貼合成,呈現超出肉眼所觀看的「異類合成」視覺,並以燈箱裝置,成為別具個人特色的迷幻圖像,作品三度獲得中南部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獎項磺溪獎的首獎,以及大墩獎與屏東獎肯定。



  4. 杜雅雯《尋找生命的出口》 2006年 119×80公分 數位微噴輸出
    杜雅雯《尋找生命的出口》 2006年 119×80公分 數位微噴輸出

     


  5. 自我對話與療癒的過程對杜雅雯來說,藝術與設計不同之處在於能夠以其開放性創造和觀眾深度對話的潛能,因此,她總是追求在作品中融入更多藝術性與創新性,同時反映著生命中的重要歷程,呈現最私密的內心深處。以《尋找生命的出口》為例,黑白的抑鬱色調搭配樂園中帶來歡樂的旋轉木馬,凝重、矛盾而詭異的氛圍充斥,反映她從不婚不生到結婚、懷孕、流產,期間心境的轉折與傷痛。延續一直以來關注的女性經驗題材,第二次迎來生命的誕生後,《意識流獨白》中以三種不同視角呈現隱含過去、現在、未來意義的同一位無臉女性,搭配畫面中火力全開、烏煙瘴氣的壅擠廠房與身穿婚紗的三名女偶,呼應社會中多數女性身兼女兒、妻子與母親等身分所累積的焦頭爛額與高壓內在;即便如此,色彩仍悄悄進入杜雅雯的創作,表露出人生各種歷練負擔與人際連結亦是甜蜜負荷的另一面向。
  6. 杜雅雯《意識流獨白》 2011年 118×84公分 燈箱裝置
    杜雅雯《意識流獨白》 2011年 118×84公分 燈箱裝置

     



  7. 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城市意象
  8. 向來喜愛超現實主義與符號學的杜雅雯,擅長從日常中各式各樣的生活物件與環境景觀取材,去背合成令觀眾徘徊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城市意象,也嘗試將從小成長的彰化城鄉記憶以多維結構影像融合出既視感與既體驗感。無論是《迷走於記憶之間》,抑或《消逝中的在場記憶》,都布滿零碎卻貼近日常的各種符號線索,包含密布森嚴的監控系統、年久失修的鹿港古宅、日以繼夜運轉的廠房、教育體制衍生出的補教招牌、孤注一擲的彩券商標等,以熟悉又殊異的新舊融合,激發觀眾各自在內心中召喚人生獨特的個別歷史與記憶,於符徵和符旨的既視交錯中產出最具個人意義的脈絡解讀。

  9. 自從投入藝術與設計以來,杜雅雯始終勇於挑戰自我,從不輕視日常積累所蘊含的潛能,秉持積極嘗試的開放態度,堅定而踏實地將一路走來的自身經驗與成長歷程轉化為創作養分,在數位蒙太奇打造出的記憶城堡中,為觀眾留下如夢似幻的真實再現,期待能觸及和喚起每個人寂寞與不安的心靈最深處。


    杜雅雯《消逝中的在場記憶》(背面) 2009年118.7×82公分 燈箱裝置杜雅雯《消逝中的在場記憶》(背面) 2009年118.7×82公分 燈箱裝置

     





  10. (採訪撰文/周亞澄.圖版提供/杜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