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管音樂戲曲介紹

  • 發布單位:傳統戲曲及文化資源科

北管樂

除了應用於北管戲配樂外,北管音樂的純粹演奏,亦在民間的迎神、建醮、婚禮、喪葬、壽慶等活動中擔任著歡愉助興或烘襯氣氛的工作。

常見樂器包含揚琴、提弦、京胡、二號吹、堂鼓、大鈔。

北管戲

北管與南管對稱,泛指自明清之際至清末由北方傳入台灣的戲曲音樂,其來源相當複雜,包括有崑腔、梆子腔、皮黃腔等不同的戲曲,多數採用北方語系的聲腔演唱。北管戲曲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裡,有職業劇團的「亂彈戲 」、「四平戲」及業餘票房的「子弟戲」等。

北管戲曲因其熱鬧喧囂的音樂特質,適合廟會慶典、婚喪喜慶等場合使用,因此舉凡民間祭典、節慶,都擔任重要的角色;而台灣民間演戲習俗,在演出正戲之前都必須先表演一段吉慶戲稱為「扮仙」,即屬於北管戲曲的一種,由演員扮演天界神仙,向神明祝壽並祈求賜福人間,因此北管扮仙戲在民間廟會節慶酬神演出中,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