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陳永模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水墨膠彩類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 ——陳永模

  2. 陳永模,水墨藝術家,1961年出生於彰化縣二林鎮。自小學習書法與素描,對藝術創作抱有濃厚興趣。大學考取文化大學美術系,接受吳學讓老師等人的指導與啟發,而確立書畫創作之路,培養出書法、繪畫、篆刻的基礎能力。23歲即舉辦個展,28歲更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畫類,從此以創作為生。陳永模雖然在傳統書畫耕耘,卻不墨守成規,他博觀多學,繪畫題材涵蓋山水、人物、花卉及鳥獸,書法亦兼擅行、草、篆、隸各體,近年開始作詩抒情,詩書畫印四絕兼擅,展現陳永模深厚的創作實力與人文修養。

  3. 陳永模《追憶》  2015年  120x42公分  水墨、紙本
    陳永模《追憶》  2015年  120x42公分  水墨、紙本

     

  4. 良善思想寄予作品
  5. 陳永模的生活即是創作和讀書,學習佛法也研讀聖經,保持心情平靜。單純的日常似乎也讓他的作品中,總有其特有的質樸憨厚、些許趣味與率真。

  6. 「把善的心意藏在作品裡頭,把思想寄託進去。」陳永模期許自己的創作以良善為出發點,並表現在他擅長描寫的人物作品中,佛像、仕女、高士與常民都常作為其筆下的主角。原本多以寫意作畫,後來受詩人李猷啟發,始以工筆創作,兩種技法兼備,也讓陳永模的作品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個性。

  7. 陳永模《左筆書法〈自持善根〉》  2015年  34x68公分  水墨、紙本
    陳永模《左筆書法〈自持善根〉》  2015年  34x68公分  水墨、紙本

     

  8. 詩書篆印展現多種才華與感情
  9. 著名的「裸女」系列作品之一《追憶》,現為臺南美術館典藏品,展現陳永模透過色彩、物件表達作品意象的功力。畫中裸女不以清麗五官入畫,而是描繪望向窗外的半側臉。陳永模藉此探討「慾與禪」的結合:慾望是本能、禪是內在的修為,矛盾的兩者如何平衡與對話?構圖表現上,陳永模以女子象徵情慾,人物卻常倚著欄杆或窗框,巧妙暗示情慾有其邊界,不能逾越。有時人物旁邊以動物為伴,那是陳永模將自身融入畫作裡,與畫中人物對話、互相欣賞。

  10. 陳永模在50歲後搬到宜蘭縣礁溪鄉生活,開始創作「湯與禪」系列作品。風格亦從早期精細的工法,轉變為簡約粗獷的筆觸,可以看出陳永模在水墨人物表現的新意,透過色彩與構圖的陰陽虛實,讓作品更具動態與樸拙的美感。《清泉洗心》以大筆塗抹色塊、略過細微的描邊,更使觀者彷彿置身溫泉旁,感受池水熱氣散發所造成的朦朧視覺效果。

  11. 近年陳永模的左手發麻,影響創作。《左筆書法〈自持善根〉》來自陳永模讀佛法而常自勉的:「但自持善根,險道充糧食。」以病臂揮毫的作品,是對自身際遇的反抗,也是對人生試煉的包容與學習。綜觀陳永模十幾年來陸續發表的《慾與禪》、《湯與禪》、《法與化》、《容與安》,以及今年(2023)展出的《寂與安》等展覽主題,我們可以看出其心境的變化,不變的是他一直以來的精神態度:「保持良善的心態,面對困難和逆境才有安頓身心的力量。」


  12. 陳永模《清泉洗心》  2011年  90x96公分  水墨、紙本
    陳永模《清泉洗心》  2011年  90x96公分  水墨、紙本
     
  13. (採訪撰文/葉晞.圖版提供/陳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