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陳志昇

  • 發布單位:視覺表演科

  1. 彰化縣傑出藝術家 立體工藝類「順應時代潮流而做。」——陳志昇

  2. 1975年,陳志昇出生於鹿港,父親陳萬能為重要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又稱人間國寶),父親經營的「萬能錫鋪」聲名遠揚,陳志昇自小跟在父親身邊,幫忙做作品中的小部件,慢慢累積打錫技術經驗。26歲退伍之後,正式向父親學習打錫工藝,至今已逾20年,功底深厚,除跟父親學習,陳志昇亦遠赴美國紐約亨特大學(Hunter College)進修,拓展自身創作視野。

  3. 陳志昇於錫工藝教育推廣不遺餘力,曾參與工藝中心志工培訓、文資局「無形文化資產講堂」專題講座等。除推廣活動外,陳志昇參展、獲獎無數,曾獲傳統工藝獎、國家工藝獎、臺灣工藝競賽一等獎等獎項,2018年獲彰化縣傳統藝師及匠師認證,2020年獲認定為彰化縣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



  4. 陳志昇《官將首(損)將軍》 2019年 70×70×110公分 銅、錫複合金屬
    陳志昇《官將首(損)將軍》
    2019年 70×70×110公分 銅、錫複合金屬
  5.  

  6. 奠基傳統,造型創新
  7. 傳統製錫工藝多著重於製作祭祀用具,如柑燈、薦盒、爵等,陳志昇跟隨父親的思維,跳脫原有的作品類型,擅長運用傳統題材,製作神將、動物等先前傳統錫工藝較罕見的類型。也因錫工藝品先前未有寫實類型的脈絡,缺乏前輩作品借鑑,陳志昇便向其他類型傳統工藝匠師們請教,交流創作思維。

  8. 陳志昇提到,創作中最困難的是形體的掌握,除需要深厚技術,觀察物件的實際樣貌也非常重要,為了創作一組母馬帶小馬的作品,陳志昇特別前往臺中后里馬場,觀察馬匹的身體結構及姿態。長時間的觀察累積,讓陳志昇的作品栩栩如生,令人驚豔。



  9. 陳志昇《舞龍舞獅》 2018年 44×44×100公分 銅、錫複合金屬
    陳志昇《舞龍舞獅》 2018年
    44×44×100公分 銅、錫複合金屬

     


  10. 客訂需求,激發巧思
  11. 陳志昇笑說「客訂需求,激發無限潛能」,他近年創作重心圍繞萬能錫鋪訂單,作品題材多以傳統意象為基底,而造形方面便是揮灑想法之處,如《官將首(損)將軍》,官將首發源於新莊地藏庵,於農曆四月三十日新莊大拜拜時出陣,作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及先鋒官。陳志昇製作的「損將軍」,頭戴盔帽,上身著背心及雲肩,下身著甲裙,右手持令旗、左手持三叉戟,臉譜以綠色為底,額頭、鼻子、下巴塗有金色顏料,俗稱「三點金」。為更了解官將首文化,亦特別向研究民俗藝陣專家請益,正確展現損將軍的樣貌。陳志昇以不同的金屬製作部件,如雲肩及甲裙採用紅銅製作,紅銅與銀錫相互輝映,展現亮眼的視覺效果,官將首的毛髮、鬍鬚皆採用紅銅片剪裁而成,剪裁後的銅片線條自然流暢,與真實毛髮狀態相近,使「損將軍」栩栩如生。

  12. 《牛轉乾坤》以牛形象為主題,牛隻鼻帶鼻環,鑾轡飾鈴鐺,背峰突起,四肢立地做行走狀,牛隻整體造形比例掌握得宜,牛身毛髮依自然生長方式刻劃,可以觀察牛肩、腰部、臀部各有漩渦,牛毛順著漩渦方向分布,可見陳志昇用心觀察,並精妙地展現於作品中。

  13. 如何符合客訂需求,亦是傳統工藝師們長年面對的課題,《舞龍舞獅》即是客訂需求下、又一次激發巧思與設計產生的作品。因受到尺寸限制,無法展現一般雙人舞獅,多人舞龍的樣貌,因此陳志昇著重於表現舞動獅頭與龍頭的樣貌,兩尊童子身姿靈動,獅頭與龍頭維妙維肖,展現深厚製錫功力與造型設計巧思。

  14. 現今陳志昇與父親、兄長一同經營萬能錫鋪,作品重心自然以客戶訂製為主,期望未來能投注心力於自己喜愛的創作主題,展現錫工藝更多不同的面貌。


  15. 陳志昇《牛轉乾坤》  2003年  60×30×50公分  銅、錫複合金屬
    陳志昇《牛轉乾坤》  2003年  60×30×50公分  銅、錫複合金屬
     
  16. (採訪撰文/章筠.圖版提供/陳志昇)